跳至主要內容

跌倒手撐地別輕忽!拇指腫痛恐是『舟狀骨骨折』未及時治療恐壞死

騎車跌倒手撐地?小心『這個部位』骨折最容易被忽略!

最近新竹有位35歲彭小姐騎機車上班時發生擦撞,當下手掌撐地瞬間聽到『喀』一聲,雖然當下只有覺得手腕靠近拇指的地方腫腫痛痛,但因為還能轉動就沒馬上看醫生。沒想到過了三天瘀青越來越明顯,連用拇指按手機都使不上力,就醫檢查才發現是舟狀骨骨折

手腕構造大解密!為什麼舟狀骨特別容易受傷?

我們的手腕由8塊小骨頭精密排列組成,其中舟狀骨就像拼圖的核心連接塊,正好位於拇指根部與前臂骨的交界處。骨科醫師解釋:

  • 跌倒時手掌外側最先著地,承受全身重量
  • 舟狀骨被上下骨頭夾擊容易斷裂
  • 血液供應僅靠單一血管,骨折後容易壞死

自我檢測3招!這些症狀超過3天快就醫

  1. 拇指測試:嘗試用拇指與食指比OK手勢,若根部劇痛無法閉合圓圈
  2. 鼻煙窩壓痛:手背拇指下方凹陷處按壓有明顯刺痛感
  3. 夜間疼痛:睡覺時手腕持續悶痛,甚至痛到影響睡眠

治療方式比一比!打石膏vs開刀怎麼選?

類型 適合條件 治療時間 成功率
石膏固定 中段/遠端無移位骨折 8-12週 約85%
微創手術 近端骨折/移位明顯 6週石膏+復健 90%↑

竹科工程師張先生分享:「我當初骨折拖了2週才檢查,結果必須開刀打鈦合金骨釘,術後三個月不能提重物,早知道就早點處理!」

黃金治療期錯過會怎樣?

  • 缺血性壞死:骨頭像枯樹枝一樣碎裂
  • 永久性關節炎:30歲就可能出現50歲的退化手
  • 握力喪失:連轉門把、擰毛巾都困難

醫師特別提醒:年輕族群更要注意!因為自癒能力好反而容易輕忽,門診常見健身族臥推受傷、籃球族搶球跌倒都屬高風險族群。

復健期必做5個保養秘訣

  1. 石膏期間:每天做手指抓握練習維持肌肉量
  2. 拆石膏後:用溫水浸泡手腕(38-40°C)促進血液循環
  3. 飲食補充:多吃鮭魚、核桃補充Omega3幫助消炎
  4. 復健運動:從捏彈力球開始逐步訓練握力
  5. 日常防護:機車通勤建議戴防摔手套加強支撐

最後醫師強調:手腕疼痛超過72小時絕對不能鐵齒!特別是年輕患者骨頭密度高,有時候X光當下看不出來,必要時要做電腦斷層才能確診,避免留下永久性傷害。

分類:醫療疾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