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台灣人必看!超實用『熱傷害警戒公式』教你算出戶外危險指數

台灣夏季必學!3分鐘算出你的「熱傷害危險值」

最近真的熱到誇張!很多鄉民都在問:「這種天氣到底適不適合出門?」「在太陽底下工作會不會出事?」今天就來教大家一個超實用的「熱傷害警戒公式」,連工地主任都在偷偷抄筆記!

為什麼會中暑?關鍵就在「這個數字」

中暑不是只看溫度高低,濕度才是隱形殺手!當濕度超過70%,就算溫度只有32度,身體的排汗散熱功能就會大當機。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陰天反而比大晴天更容易中暑的原因啦!

熱傷害警戒公式大公開

危險指數 = 戶外溫度(℃) + (相對濕度% × 0.1)

舉個例子:

  • 氣象局預報35℃ + 濕度80% → 35 + (80×0.1)=43分
  • 這種情況就要立刻躲太陽!

危險等級對照表(附詳細應對指南)

🟢 安全區:30分以下

▸ 天氣狀況:涼爽舒適(例如28℃+20%濕度) ▸ 可以做什麼:

  • 正常戶外活動
  • 建議每小時補充200cc開水
  • 阿伯們可以放心去公園下棋

🟡 注意區:30-35分

▸ 天氣狀況:微悶熱(例如32℃+50%濕度) ▸ 必做事項:

  • 每30分鐘要休息10分鐘
  • 隨身帶「有蓋水杯」避免水被曬熱
  • 工地要搭臨時遮陽棚
  • 阿嬤買菜要改清晨/傍晚

🟠 警戒區:35-40分

▸ 典型狀況:正午時段(例如34℃+60%濕度) ▸ 緊急處理:

  • 戶外工作者要「做20休40」
  • 一定要戴寬緣安全帽+脖圍濕毛巾
  • 運動賽事必須暫停
  • 機車族等紅燈要找樹蔭

🔴 危險區:40分以上

▸ 常見情境:颱風前後(例如36℃+80%濕度) ▸ 強制措施:

  • 所有戶外工程立即停工
  • 學校戶外課全面取消
  • 便利商店要開放休息區
  • 長輩禁止單獨外出

特殊族群注意事項

▸ 慢性病患者:血糖機/血壓計要隨身帶 ▸ 機車外送員:保溫箱要放冰袋降溫 ▸ 菜市場攤商:準備工業用立扇+冰塊降溫 ▸ 登山客:背包要多帶2公升水

專家小叮嚀

  1. 不要等渴才喝水!每15分鐘喝2-3口
  2. 深色衣服吸熱度比淺色高2倍
  3. 安全帽內層貼降溫貼片超有效
  4. 中午12-15點紫外線最強要避開

下次出門前記得先算一下危險指數,別跟自己的身體過不去啦!分享給在戶外工作的親友,說不定能救人家一命喔~

分類:健康養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