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藥品標示大公開!認識賦形劑對用藥安全的重要性

藥品裡的隱形成分!為什麼要關心「賦形劑」?

你知道藥丸裡除了主成分,還有近30種輔助材料嗎?這些稱為「賦形劑」的成分,可是影響用藥安全的重要關鍵!

▍什麼是賦形劑?原來它這麼重要!

賦形劑就像藥品的「幕後功臣」,雖然沒有直接療效,但能讓藥品:

  • 維持適當形狀(如錠劑需要黏著劑)
  • 調節釋放速度(如長效型藥品)
  • 改善味道顏色(兒童藥品常見)
  • 提升保存期限

常見賦形劑包括: ✅ 乳糖(常用於錠劑) ✅ 苯甲醇(注射劑防腐劑) ✅ 苯扎氯銨(眼藥水保存劑)

▍食藥署三階段改革全解析

第一階段:高風險藥品先實施(2013年)

從注射劑和眼用藥品開始要求,因為這些直接進入血管或眼睛的藥品,一旦過敏後果嚴重。像是含有「苯甲醇」的注射劑可能引發新生兒呼吸困難,現在醫護人員都能直接查閱說明書確認。

第二階段:新藥全面標示(2014/5/27)

所有新申請的西藥查驗登記案,仿單必須像「成分身分證」一樣詳列:

  • 主成分化學名稱
  • 所有賦形劑學名或商品名
  • 未標示者直接不發藥證

第三階段:舊藥跟進改革(2015年)

市面流通藥品逐步更新標示,讓20年舊藥也跟上新標準。食藥署更建立「藥物安全主動監測網」,結合:

  1. 國際藥品警訊追蹤
  2. 國內不良反應通報(專線02-2396-0100)
  3. 風險再評估機制

▍這項政策如何保護你?

對醫療人員:

  • 選擇替代藥品:當患者對「聚山梨醇酯80」過敏時,可快速查找替代方案
  • 預判交互作用:某些賦形劑可能影響其他藥物吸收
  • 特殊族群用藥:腎功能差者需避開含鋁賦形劑

對一般民眾:

  • 買眼藥水前自查:對「硫柳汞」過敏者避開相關產品
  • 慢性病患更安心:長期用藥者能完整掌握成分
  • 家長選兒童用藥:避開含人工色素等爭議成分

▍常見QA一次懂

Q:為什麼不一次全面標示?

A:考量藥廠更新成本與急迫性,分階段讓業界有緩衝期,先從高風險藥品著手。

Q:過敏體質要注意哪些賦形劑?

A:常見致敏成分包括: ⚠️ 對羥基苯甲酸酯(防腐劑) ⚠️ 黃色4號(食用色素) ⚠️ 乳糖(乳糖不耐症需注意)

Q:如何查詢完整成分?

A:可至食藥署網站「公告資訊」查詢,或直接掃描藥盒QR code查電子仿單。

▍未來展望:透明化再升級

食藥署正研議「賦形劑分級標示」計畫,未來可能用顏色標籤區分: 🔴 高致敏風險 🟡 特殊用途標示 🟢 一般安全成分

這項政策讓台灣與歐盟、美國等國際標準接軌,下次拿到藥品時,記得翻開說明書多看一眼,你的「知藥權」需要主動掌握!

分類:健康養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