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別忽略這些小變化!臨床心理師教你三招守護失智症家人

這些跡象要注意!失智症前兆比你想得更明顯

最近發現家裡長輩老是重複問同樣問題?或是原本很會算帳的人突然不會找零錢?根據衛福部統計,台灣65歲以上長輩每13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。臨床心理師提醒,很多家屬常誤以為「老了本來就會這樣」,反而錯失早期介入黃金期。

失智症不是普通健忘!五大異常行為要警覺

1. 記憶斷片影響日常生活

  • 忘記剛吃過午餐又要求煮飯
  • 重要約會完全沒印象(如看醫生)
  • 經提醒也想不起來,還會堅稱沒說過

2. 時間空間感錯亂

  • 半夜堅持要出門上班
  • 在自家巷口轉錯彎
  • 把冰箱當成衣櫥放衣服

3. 基本能力快速退化

  • 數學老師不會算帳單
  • 家庭主婦忘記怎麼開瓦斯爐
  • 常用物品名稱講不出來(用「那個圓圓的」代替時鐘)

4. 物品擺放異常

  • 眼鏡放在微波爐裡
  • 錢包塞進冷凍庫
  • 找不到東西就認定被偷

5. 性格判若兩人

  • 溫和的人突然暴怒摔東西
  • 注重打扮變得邋遢不洗澡
  • 疑神疑鬼覺得被監視

心理師私房照顧術:三個關鍵心法

▍讀懂行為背後的求救訊號

當長輩堅持「電視裡有人要偷東西」,先別急著糾正。試著說:「我陪你檢查門窗鎖好沒?」理解幻覺是真實感受,轉移注意力比爭辯更有效。

▍創造「做得到」的成就感

  • 保留簡單家事:折毛巾、澆花
  • 改用按鍵式電話取代智慧型手機
  • 把複雜指令拆解成小步驟

▍照顧者喘息計畫

  1. 每日必做充電儀式:早餐後泡杯養生茶、睡前聽15分鐘輕音樂
  2. 建立支援清單:區分緊急/非緊急狀況聯絡人
  3. 參加家屬團體:台北市失智症關懷協會每月有照顧者分享會

專家提醒:這些資源要善用

  • 各縣市「失智共照中心」提供免費評估
  • 日間照顧中心讓長輩參與團體活動
  • 居家服務員協助洗澡、餵藥等照護

記得!當長輩確診失智症,不代表人生就此停擺。透過藥物治療搭配認知訓練,很多患者仍能維持基本生活能力。最重要的是照顧者要先穩住自己,才能成為家人最溫暖的依靠。

分類:醫療疾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