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吃螃蟹前必看!避開這4個危險部位才不會狂拉肚子

🦀 秋蟹肥美卻暗藏危機?這4個部位絕對不能下肚!

最近好多人在臉書社團分享慘痛經驗,有人買了處女蟳回家煮,一剝開竟然流出「詭異綠汁」,家人吃完直接拉到虛脫!到底螃蟹哪些部位碰不得?讓海產達人+營養師一次說清楚!


🔍 螃蟹體內綠色汁液真相大公開

  • 網友親身經歷:好市多買的處女蟳煮熟後滿肚子綠水,勇者試吃結果「整天黏馬桶」
  • 專家解密:台北榮總營養師分析可能是「寄生蟲感染」或「藻類毒素」,沒送驗千萬別硬吃!
  • 肉眼判斷法:正常蟹黃應呈橘紅色,若混雜灰綠色黏液就要提高警覺

🚫 螃蟹4大危險部位圖解

  1. 蟹胃(三角小硬塊)

    • 位置:藏在蟹黃下方
    • 特徵:摸起來硬硬的,裡面包著未消化完的蝦殼、藻類
    • 風險:直接吃到排泄物殘留
  2. 蟹腸(黑白條狀物)

    • 位置:連接胃部到肛門的消化管
    • 特徵:公蟹較細短,母蟹明顯粗長
    • 處理技巧:用牙籤從腹部末端輕輕挑出
  3. 蟹心(六角形小白點)

    • 位置:埋在蟹膏最深處
    • 致命原因:累積重金屬含量最高部位
    • 辨認訣竅:半透明膜包覆,用湯匙背面輕刮即可分離
  4. 蟹鰓(腹部條狀絨毛)

    • 過濾功能:相當於螃蟹的腎臟,累積水中有害物質
    • 清洗重點:煮前用舊牙刷徹底刷洗8個邊緣

🧤 老漁夫傳授處理秘訣

  1. 活蟹處理法:冷凍20分鐘讓蟹昏迷,從腹部第四節處下刀
  2. 清蒸前必做:剪掉口器、剝開腹甲去除砂囊
  3. 特殊品種注意
    • 處女蟳:卵巢未成熟時容易殘留毒素
    • 大閘蟹:腮部發黑代表生長環境不佳
  4. 誤食補救:立即喝300cc溫蜂蜜水延緩毒素吸收

❗ 營養師加碼提醒

  • 蟹黃雖美味,但膽固醇含量是蟹肉的20倍
  • 吃蟹後忌喝冷飲,容易引發腸胃痙攣
  • 海產過敏者建議搭配薑醋汁中和寒性
  • 市場挑選訣竅:按壓腹部堅硬、蟹腳關節處飽滿為佳
分類:飲食營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