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抽血後瘀青代表身體有問題?醫檢師教你三招避開NG狀況

抽血後瘀青代表身體有問題?醫檢師教你三招避開NG狀況

(此處保留圖片位置說明,實際生成時移除)

振興醫院臨床病理科組長/廖年捷 專題報導

每次健康檢查最怕抽血環節?手臂瘀青好幾天消不掉讓人超困擾?其實掌握關鍵技巧就能大大降低不適感!讓我們跟著醫檢師腳步,破解抽血常見迷思~


為什麼要抽好幾管血?醫檢師解密採檢秘密

很多人都有疑問:「明明都是血,為什麼每次都要抽3-5管?」其實不同檢查需要不同處理方式:

檢查類型 專用試管 特殊處理 常見項目
血球檢查 紫色頭蓋 添加抗凝血劑 貧血、血小板、白血球
生化檢查 黃色頭蓋 分離血清避免凝固 肝功能、膽固醇、血糖
凝血功能 藍色頭蓋 特殊抗凝劑保持比例 PT/APTT凝血時間
血糖專用 灰色頭蓋 添加糖分解抑制劑 飯前/飯後血糖值

關鍵原因:每種試管添加的化學物質不同,混用會影響檢驗結果準確度。就像煮菜要分開調味,檢驗也需要「專管專用」!


抽血前必看!這些細節影響成功率

空腹規定有玄機

  • 8小時黃金空腹期:從前一天晚上10點後禁食(連珍珠奶茶都不行!)
  • 小口喝水沒問題:口渴可以喝「室溫白開水」,但別超過200c.c.
  • 慢性病藥物:高血壓、心臟病藥可照常服用,糖尿病藥物需暫停(要帶藥到現場諮詢)

隱藏版禁抽部位

  • 乳癌術後患側:淋巴水腫風險高,絕對要避開
  • 洗腎廔管手臂:人工血管周邊10公分都不能抽
  • 打點滴同側:會混到輸液成分,數值全失準

特殊體質先聲明

  • 酒精過敏:改用優碘消毒(記得主動提醒護理人員)
  • 血管難找體質:提前30分鐘用暖暖包溫敷肘窩

抽血當下這樣做最聰明

正確握拳姿勢教學

  1. 綁止血帶後「輕輕虛握」拳頭(像握雞蛋的力道)
  2. 針頭插入瞬間「保持呼吸」別憋氣
  3. 採血中「維持原姿勢」,突然鬆手會讓針頭移位

高風險族群注意

  • 服用抗凝血劑:華法林、伯基等藥物要加壓15分鐘
  • 血小板低下:可自備彈性繃帶加強壓迫
  • 暈針經驗者:建議採「平躺姿勢」抽血

抽血後保養三步驟

當日緊急處理

時間 處理方式 注意事項
0-6小時 間歇性冰敷(每次10分鐘) 避免凍傷,用毛巾包覆冰袋
6-24小時 暫停熱敷與按摩 禁止推拿瘀青部位
24小時後 溫敷促進循環 溫度不超過40度,每天3-4次

瘀青顏色辨健康

  • 紫紅色:正常初期反應
  • 黃綠色:1週內自然消退
  • 持續暗紅:超過2週未消要回診

常見QA解惑

Q:血流很慢代表血管老化? A:可能只是水分攝取不足,建議抽血前喝半杯溫水改善

Q:血液顏色暗沉不正常? A:靜脈血本來就偏暗紅,鮮紅色反而可能是動脈血異常採集

Q:棉球要壓多久才夠? A:年輕人至少5分鐘,長輩建議10分鐘以上


醫檢師私房小技巧

  1. 血管養成術:每天做「握力球訓練」增強血管彈性
  2. 飲食助攻:抽血前三天多吃維生素C食物(奇異果、芭樂)
  3. 穿衣心機:選擇袖口寬鬆上衣,避免壓迫抽血部位

貼心提醒:如果發現抽血處出現「跳動性腫痛」或「皮膚發熱」,可能是血腫併發症,要立即回醫院檢查!

分類:生活智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