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背痛就該動刀?醫師警告:先試這四招避開手術風險!

為什麼醫生總叫我先不要開刀?治療背痛的真相大公開

最近門診來了一位阿伯,65歲背痛到走路都困難,一進診間就拍桌說:「醫生!直接給我開刀啦!這樣最快不是?」結果檢查發現,其實只是下背柔軟度太差加上關節發炎。經過3週伸展運動配合消炎藥,現在阿伯每天能去公園散步了…

治療背痛的黃金四部曲 ✨

骨科醫師最常被問:「啊就不能直接開刀一勞永逸嗎?」其實醫療界有個不成文規定→ 「能坐著治就不站著治,能吃藥好就不打針,能打針好就不動刀」。完整治療流程應該是:

  1. 每日伸展運動(至少做2次)
  2. 口服藥物治療(消炎止痛藥)
  3. 局部注射治療(類固醇或葡萄糖水)
  4. 最後才考慮手術

手術不是無敵星星!這些風險你知道嗎?⚠️

很多長輩以為開刀就像換零件,換完就能「砍掉重練」。但其實:

  • 人工關節平均壽命只有15年
  • 脊椎打釘手術5年內3成會「鄰近節退化」
  • 微創手術也可能造成神經損傷
  • 術後感染風險永遠存在

更可怕的是→ 「開過刀的身體再也回不去」!台大醫師就遇過案例,患者堅持要換人工膝關節,結果3年後關節鬆脫,現在連走路都要拿助行器。

每日必做!超簡單臀部伸展3步驟 🧘♂️

準備動作:
✔️ 平躺床面雙腿伸直
✔️ 穿寬鬆衣物避免緊繃

實作教學:

  1. 右腳踝跨放左大腿(像翹二郎腿)
  2. 左手抓右腳踝,右手壓右膝蓋
  3. 雙手同時往胸口方向拉(會感覺屁股緊緊的)
  4. 維持30秒+自然呼吸(千萬別憋氣!)

進階技巧:
✓ 早晚各做3輪
✓ 搭配熱敷效果更好
✓ 痛感維持在「微酸可忍受」程度

吃藥治標不治本?醫師破解迷思 💊

「啊吃藥不是壓症狀而已?」這是門診最常聽到的疑問。其實藥物治療有兩大關鍵作用:

  1. 打破疼痛循環:讓發炎物質不再持續刺激
  2. 創造自癒環境:身體有自動修復能力

就像黃醫師說的:「治療目標不是讓X光片變漂亮,而是找回生活品質。」很多輕度脊椎滑脫患者,透過核心肌群訓練搭配藥物,一輩子都不需要進開刀房。

手術前的關鍵10問 ❗

如果真的考慮動刀,記得問清楚:

  1. 成功率有多少?
  2. 最糟會有哪些後遺症?
  3. 術後復健要多久?
  4. 自費醫材差在哪?
  5. 如果失敗還能補救嗎?
  6. 傷口多大?要住院幾天?
  7. 需要輸血機率高嗎?
  8. 術後多久能正常走路?
  9. 人工關節廠牌選擇?
  10. 總費用大概多少?

現代人必知的醫療新觀念 🆕

隨著平均壽命延長,醫療思維也該改變: ✓ 70歲換關節可能還要再換一次
✓ 脊椎手術可能引發連鎖退化
✓ 慢性病患手術風險加倍
✓ 術後照護比手術本身更重要

下次背痛發作時,記得先做個深呼吸,從簡單的伸展動作開始。給身體一個自我修復的機會,說不定就能避開那一刀!畢竟,我們的身體可不是樂高積木,拆拆裝裝都要付出代價的~

分類:醫療疾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