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原來你這樣刷牙全錯?台大醫師教你「3招秘技」牙齒用到80歲都不壞

牙齒保衛戰開打!台大醫師親授「零蛀牙刷牙術」

最近在Dcard和PTT上超多人在問:「明明每天刷牙,為什麼還是一直蛀牙?」其實關鍵就在 「你以為有刷乾淨≠真的乾淨」 啦!就像擦玻璃要用對方法才不會留水痕,刷牙也要用「牙醫認證手法」才能真正趕走牙菌斑!


🪥 牙刷挑選3大重點(90%台灣人都選錯!)

1. 刷頭要「小顆」才好用

  • 黃金尺寸:蓋住1-2顆牙齒剛好(約拇指指甲大小)
  • 實測方法:張嘴把牙刷放進最後一顆牙,如果會卡到臉頰肉就是太大支
  • NG行為:別學廣告買什麼波浪型、三頭牙刷,基本款反而最靈活

2. 刷毛軟硬這樣選

  • 新手推薦:外盒寫「軟毛」的其實超硬!要選「超軟毛」才對
  • 觸感標準:壓在手臂內側來回刷10下不會紅癢的軟度
  • 特殊狀況:牙齦流血的人要先改用「棉花棒級」超軟毛

3. 握把藏玄機

  • 防手滑設計:選橡膠材質握柄,洗澡手濕也不怕飛出去
  • 角度調整:有些牙刷柄會做30度彎折,刷後排牙齒更輕鬆

🦷 牙醫診間VIP級「刷牙神技」(附圖解)

✨ 終極刷牙6步驟

  1. 45度角進攻:牙刷斜插進牙齦溝(會有點刺刺的感覺就對了)
  2. 小範圍震動:以2顆牙為單位,像手機震動模式輕顫10下
  3. 咬合面來回:像刷鞋底那樣把凹槽裡的菜渣磨出來
  4. 門牙立正站好:把牙刷轉直上下刷,對付卡在牙縫的辣椒籽
  5. 舌頭刮一刮:順手刷掉舌苔(口臭元凶就是它!)
  6. 舔牙檢測法:用舌尖掃過牙面,滑溜像磁磚才算過關

⏰ 時間分配秘訣

  • 早餐後:用力刷3分鐘(整晚的細菌大軍都在這)
  • 午餐後:至少漱口30秒(辦公室必備旅行牙刷組)
  • 睡前:刷滿5分鐘(搭配牙線才是完整清潔)

牙膏用量驚人真相(廣告都騙你!)

💡 豆子理論

  • 3歲以下:米粒大小(太多會吞下去中毒!)
  • 大人用量:綠豆大就夠(擠滿刷毛根本浪費)
  • 冷知識:其實「乾刷」更乾淨!牙膏只是輔助香味

❌ 美白牙膏的陷阱

  1. 越刷越黃:狂用美白牙膏就像用菜瓜布刷玻璃,琺瑯質磨光後反而露出黃色象牙質
  2. 敏感牙根源:很多人的牙齒怕冷熱,就是被牙膏裡的研磨劑害的
  3. 醫師建議:真要美白去找牙醫做冷光,別自己亂搞

牙線使用終極教學(99%台灣人都用錯)

🌟 正確手法

  1. 截取45公分長度(約從指尖到手肘的距離)
  2. 纏繞在中指形成「子彈上膛」姿勢
  3. 用拇指食指操控,以「拉鋸式」慢慢滑入牙縫
  4. 遇到卡住就左右輕搖,絕對不能硬壓下去
  5. 刮完要聞牙線!如果有臭味代表那裡在發炎

🚫 常見錯誤

  • 以為牙線棒就夠用(根本清不到最深處)
  • 來回使用同一段(把細菌帶到不同牙縫)
  • 流血就停用(其實是牙齦在喊救命要更認真清)

醫師的日常保養清單

🌙 睡前必做3件事

  1. 刷牙後用 「閉嘴刷法」 清臉頰側(嘴巴微閉更好施力)
  2. 電動牙刷要選 「音波式」 才不會震到頭痛
  3. 每季換牙刷時,順便用 「牙菌斑顯示劑」 檢查死角

☀️ 早晨急救法

  • 趕時間就用 「333法則」:刷3面、各3秒、總共3分鐘
  • 喝完咖啡馬上吃口香糖(選木醣醇的才有用)
  • 隨身帶「單束毛牙刷」專門對付卡住的肉絲

同場加映:牙醫娘親授的護牙小物

  1. 隨身鏡:放在公司洗手台,刷牙時確認有刷到最後一顆牙
  2. 消毒牙刷盒:出遊時避免刷毛長黴菌
  3. 兒童計時沙漏:幫自己倒數刷牙時間(至少要流完2次)
  4. 沖牙機:戴牙套的人要選「正畸噴頭」
  5. 茶包急救法:牙齦腫痛時用濕茶包冰敷(茶多酚能消炎)
分類:生活智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