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營養怎麼補?兒科醫師教你破解挑食困境
當爸媽的總是煩惱:「我家寶貝這不吃、那不吃,會不會長不高?」、「每天準備營養餐點,孩子到底吸收多少?」。秉坤兒科黃偉垣主任特別整理家長最常問的營養問題,手把手教你看懂關鍵營養補充技巧!
先搞懂!這些狀況可能缺營養
- 🚩 吃飯像打仗:看到青菜就推開、肉類嚼兩下吐掉
- 🚩 便便總是不順:三天兩頭便秘或拉肚子
- 🚩 活動力下降:玩沒兩下就喊累,整天懶洋洋
- 🚩 身高體重卡關:連續半年生長曲線沒變化
黃醫師提醒:「挑食不是病,但長期營養缺口會影響發育!與其強迫進食,不如先從『營養吸收率』下手。」
營養師都震驚!台灣小孩最缺這5大營養素
營養素 | 隱藏危機 | 超強食補清單 |
---|---|---|
鈣質 | 長不高、睡不好 | 起司條當零食、黑芝麻拌飯、小魚乾炒蛋 |
鐵質 | 臉色蒼白、注意力差 | 牛肉番茄燴飯、菠菜豬肝粥、紅莧菜煎餅 |
鋅 | 味覺遲鈍、傷口好得慢 | 南瓜子優格、蚵仔煎、雞肉櫛瓜炊飯 |
維生素B1 | 胃口差、容易累 | 豬肉蔬菜捲、全麥香蕉鬆餅、葵瓜子豆漿 |
葉酸 | 貧血、成長遲緩 | 青花菜濃湯、蘆筍炒菇、毛豆糙米飯 |
營養品挑選實戰守則
🔍 重點1:看懂成分標示
- 避開「糖分偽裝術」:麥芽糊精、玉米糖漿
- 確認「營養濃度」:每100ml含多少mg關鍵營養
- 檢查「添加物」:人工色素OUT!
🛡️ 重點2:檢驗認證不能少
- 必備雙認證:TFDA+ISO22000
- 第三方檢驗報告:重金屬、塑化劑檢測
- 臨床實測數據:至少8週追蹤報告
👶 重點3:口感接受度測試
- 混入日常飲食:加在鮮奶、米飯、濃湯裡
- 少量多次嘗試:從30ml開始慢慢增加
- 趣味喝法:用造型吸管、自製營養冰棒
醫師私房營養補充法
黃醫師分享門診案例:「曾有個只吃白飯的3歲娃,我們用『黃金營養三步驟』改善:
- 早餐加料:奶粉混入營養品,增量50%鈣質攝取
- 點心改造:自製營養布丁取代餅乾
- 晚餐助攻:在燉飯裡加入營養粉,補足維生素」
營養補充QA懶人包
Q:飯後吃還是空腹吃效果好?
A:脂溶性營養素(如維生素D)建議飯後,水溶性營養素(如B群)可空腹
Q:可以和藥物一起吃嗎?
A:抗生素與鈣質需間隔2小時,其他保健品至少隔30分鐘
Q:怎麼判斷有沒有效?
A:每月量身高體重、觀察指甲光澤度、記錄感冒次數
營養師加碼提醒
「與其買一堆瓶瓶罐罐,不如選擇複方營養品,像小安素這種含CPPs成分的產品,能同時提升鈣鐵鋅吸收率。記得要觀察孩子喝後的反應,如果出現脹氣或過敏就要調整。」
爸媽必存!營養補充行事曆
時間段 | 執行重點 | 小技巧 |
---|---|---|
早晨 | 補充蛋白質+維生素 | 營養品混入溫鮮奶 |
午後 | 加強礦物質攝取 | 搭配水果促進吸收 |
睡前 | 補充鈣質 | 避開高纖食物影響吸收 |
最後黃醫師強調:「營養補充是長期抗戰,至少持續3個月才能看到明顯改變。搭配定期生長評估,才能真正幫孩子打好健康底子!」